河北省心理卫生学会
地址: 石家庄市东岗路89号
电话: 0311-87155488
路线: 市内乘坐6路/12路/33路/43路/73路到医大一院站下车
一、过度迁就病人。
很多人认为顺应病人的要求,避免病人情绪波动是帮助疾病恢复的做法。实则不然,无原则地、过分地满足病人并不能促进病人心理素质的提高。要用积极的态度想办法给予调整。假如病人的行为对自己或他人没有妨碍,就应该给病人这种自由,鼓励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将对社会功能的恢复大有益处。
二、静等病情恢复,不让患者从事体力或者脑力活动。
很多家属认为,等病人完全好了再去考虑学习、生活、家务劳动、社交或工作等,其实这种态度是错误的。脱离正常的生活、劳动、人际交往和力所能及的活动,即使原来的精神是健康的,也会变得不健康,这本身就违背了疾病恢复的理念。
三、害怕刺激病人,回避问题
精神科医生都有这方面的经验,病人住在医院里,医生与病人经常谈及病人的精神症状、受过什么刺激等等。相当一部分病人照样通过治疗恢复了,或者症状有了好转。由此可见,与病人谈不愉快的事情、谈病情不会刺激病人,问题是我们采取什么态度,用什么措辞去谈。如果我们抱着对病人尊重和理解的态度,什么问题都是可以谈的。
四、病急乱投医
家属迫切治疗患者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频繁更换就诊大夫的做法是不恰当的。最好的治疗是基于对病人病情的深度了解。频繁更换大夫将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让大夫重新了解病情,从而耽误治疗的宝贵时间。家属应该给予足够的信任,医生和家属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病人与医生见的沟通和病人是否遵医嘱服药,医生和病人间能起桥梁作用的就是家属,这是精神疾病的特殊性决定的。
五、家属对待治疗悲观消极
因为精神疾病复发率高、病程长的特点,需要家属付出极大的心理耐性。往往随着恢复进程的放慢家属逐渐失去信心。也有这样一些例子,他们通过有效的药物治疗,相当好的心理社会环境,也不能完全康复,甚至症状不能完全得到控制,这是一个无情的客观事实。但大部分的病人是有希望治愈的,甚至可以完全恢复正常,去工作、生活、学习不成问题。因此,家属要打破消极观念的束缚,采取积极的态度对待,创造有利的环境去促进病人的恢复。
地址:石家庄市东岗路89号
门诊:0311-87155488
预约:“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微信公众号预约挂号
乘车:市内乘坐6路/12路/33路/43路/73路到医大一院站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