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心理卫生学会
地址: 石家庄市东岗路89号
电话: 0311-87155488
路线: 市内乘坐6路/12路/33路/43路/73路到医大一院站下车
2016年1月16日,由河北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卫科主办的基地项目《轻度认知障碍的早期识别与干预》圆满结束。
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介于正常衰老和痴呆之间的一种认知损伤状态,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高危人群。患者存在一定的认知和记忆障碍,但日常生活还可自理,未达到痴呆的诊断标准。为进一步掌握MCI早期识别的诊断标准与评估技术,提高临床医生针对MCI诊断与治疗的整体水平,我院精神科特别邀请到该领域内知名专家: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王华丽教授、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彭丹涛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王学义教授和安翠霞教授就MCI与痴呆的发病机制、诊断和干预进行专题讲座。旨在进一步提高全省各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精神心理科对MCI的早期识别和干预,从而阻断或延缓MCI患者向痴呆的转化。
会议共进行了四场专题报告。王学义教授主持会议并热烈欢迎了各位专家的到来。彭丹涛教授首先进行了《轻度认知障碍(MCI)诊断进展》的专题报告。报告综合整理了国内外先进研究阐述了国内外MCI患病特点,重点指出中国MCI的患病率受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华西地区患病率较高。彭教授对2011年美国国家衰老研究所 (National Institute of Aging ,NIA )和阿尔茨海默病学会(Alzheimer's Association,AA)提出的AD所致MCI的诊断标准进行详细解读,指出MCI的确诊需要结合多种方法。 王华丽教授就《轻度认知损害:早期识别与诊断》作了专题讲座,比较了国际上几种诊断标准的异同,结合国内外前言研究全面介绍了MCI神经生物学、神经影像学的生物学标记物。王教授指出生物学标记物的研究将有望为MCI诊断提供客观依据,为早期干预提供可行证据。安翠霞教授详细介绍了《轻度认知障碍的非药物治疗》,安教授引用大量国内外研究及我科室研究成果对MCI非药物作了一一介绍。重复经颅磁刺激、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体育锻炼、饮食、冥想及音乐疗法均能改善或延缓MCI患者认知损害。王学义教授则重点讲解了《谵妄与痴呆的识别与处理》,分别讲解谵妄和痴呆在国内患病情况、发病原因、临床特征及最新诊断标准。详细介绍了老年谵妄与痴呆的鉴别诊断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特别强调要做到早期识别、早期干预,并综合处理。
会后,参会人员积极踊跃发言,专家逐一详细解答,现场互动良好,学术氛围浓厚。通过此次继续教育会议,大家均表示对MCI和AD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了解了多种MCI与AD认知功能损害测评工具,掌握了AD所致MCI的多种生物学标记物,尤其是对老年谵妄与痴呆处理原则及具体干预措施受益良多。最后,王学义教授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培训班的学习,大家能对MCI及AD发病机制有更全面的认识,尤其对AD患者做到早期识别、早期干预、综合处理,从而让更多患者受益!
我院精卫科王学义主任主持会议
彭丹涛教授——《轻度认知障碍(MCI)诊断进展》专题报告
王华丽教授——《轻度认知损害:早期识别与诊断》专题讲座
安翠霞教授——《MCI的非药物治疗》专题讲座
王学义教授——《谵妄与痴呆的识别与处理》专题报告
地址:石家庄市东岗路89号
门诊:0311-87155488
预约:“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微信公众号预约挂号
乘车:市内乘坐6路/12路/33路/43路/73路到医大一院站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