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心理卫生学会
地址: 石家庄市东岗路89号
电话: 0311-87155488
路线: 市内乘坐6路/12路/33路/43路/73路到医大一院站下车
临床工作中不断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医生认为病人的认知功能和现实判断能力都不错,完全可以胜任学习、工作,但找到病人和家属谈话时,都能听到这样的话:“我(他)都得了这种病了,还能做什么呀?” 这不禁让人想到了商店里的商品,一旦贴上了价格的标签,其价值也就铁定了。许多人有这样的看法,原本是生龙活虎的人,一旦被诊断为“精神病”,就什么也干不成了,甚至认为连日常生活都无法胜任。
可是人与商品有着本质的不同,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即使是精神病人,在他们的病情缓解时,也可以做许多工作,参加劳动或学习。
家属不应给病人贴上“无能”的标签
有的家属不让病人去打饭,不让病人自己端水洗脸,把精神病人当作“无用者”来照料,即使是瘫痪病人也是需要功能训练的。家属应该合理安排病人的日常生活,积极帮助他们恢复家庭与社会角色,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和义务。
1、帮助制定作息时间表,适量安排活动如读书、看报、做家务或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2、鼓励病人自己料理生活,家属可以予以协助或督促,但决不能大包大揽,完全否定病人的自理能力;
3、关心病人的心态和性格锻炼,不能因患有精神疾病就对他百依百顺,面对任何不合理的要求应该正确引导并加以纠正。
病人不能给自己贴上“不能做事”的标签
生病固然需要一定的休息时间,缓解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可以得到家里人的同情和照顾,甚至有时还可获得经济上的补偿。但和疾病所带来的痛苦和损失相比,这些好处都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在疾病的恢复期,患者不应该安心于自己的疾病角色,而要积极主动的调适自己,从而促进心身健康水平。
1、接受现实,树立信心:得病与否不是以自己的意志力所能控制的,也不是某个人的错误,这是一种疾病的自然规律。及早经过系统规范的治疗,大多数病人是完全可以控制症状,走向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的;
2、调动自己的潜能,积极交往和劳动:进入康复期以后,患者本人的主观能动性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患者本人不应存在“长期养病”的思想,整日呆在家中,无所事事,相反,应该走出去,积极与他人交往,培养亲情和友情,多参加劳动和娱乐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我的意志能力和应对困难的能力。
总之,精神疾病不等同于精神残疾,家属和患者都要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念,不要过早的给患者“贴上残疾的标签”,应该与医生、家属和患者本人共同协商,建立患者家庭与社会的角色计划,有目标的加以实施,尽快恢复其职业功能、人际功能、生活料理功能、娱乐消遣功能,像健康人一样享受美好的生活。
精卫科 于鲁璐
地址:石家庄市东岗路89号
门诊:0311-87155488
预约:“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微信公众号预约挂号
乘车:市内乘坐6路/12路/33路/43路/73路到医大一院站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