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河北省心理卫生学会 官网!  
联系我们

河北省心理卫生学会

地址:  石家庄市东岗路89号

电话:  0311-87155488

路线:  市内乘坐6路/12路/33路/43路/73路到医大一院站下车

到底是真病还是假病?
发布时间:2020-01-21 17:11

现实生活中总有一部分人不停的各家医院就诊,总怀疑自己患了严重的疾病,对身体的健康状况过度关注,各种正确的检查及医师的解释仍不能打消疑虑。严重的消耗医疗资源,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下面介绍两个典型病例:

病例1:某男,25岁,10个月前因其兄精神疾病复发外出未归,该男四处寻找感到精神压力很大,也极劳累。一日晚,突然感到“一股热气从胸部往上冲,直达头顶部”。顿时头痛、心慌,又觉得左颈活动受限、左手足发麻、左侧睾丸牵扯样痛。当时患者认为可能是“脑充血”或“心脏病”,前往某医院内科就诊,体格检查及心电图、胸透均未发现异常。患者仍不放心,回家后查阅医学书籍,但一无所获。几天后上述表现一直存在,且感到胸痛加重,更怀疑是“心脏病”或“癌症”,再次前往医院就诊。在患者反复要求下作钡餐透视、脑电图、脑超声波检查,仍无异常发现。患者对检查结果还是不放心,虽一直坚持上班,但总为左胸与头颈部痛而烦恼,几个月来奔波于多家医院,寻找名医看病,就诊时拿出详细记录了自己种种躯体不适感觉的笔记本,又拿出厚厚的一叠装订整齐的检查报告单和相关的医学书籍,从中引经据典,对号入座。反复询问医生为什么多次的心电图检查结果不完全一样?为什么有的医院不下诊断?为什么不同医院开的处方不完全相同?虽然医院耐心解释,仍难释疑。不相信医生下的“无大病”的结论。仍反复作超声波、心电图、纤维胃镜、血尿常规、甲状腺功能、肝功能等检查。检查结果无其他异常发现,病情一直未见好转。

病例2:某女,31岁,患者有个亲戚2年前去逝,他身体平时健康,但死的很突然,死之前表现一切都很好,从此就担心患上了很多病,担心自己有心脏病,因为理发剃刀划破青春痘,担心患传染病,患者的奶奶给患者讲她爷爷去逝的事,爷爷死于食道癌,从此患者开始担心患上了食道癌,到多家医院就诊,做各项检查都正常,仍怀疑自己有严重的疾病,总认为自己患了严重的疾病。

从上面的病例分析:该患者考虑:疑病症,患者在医院做的各项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仍怀疑自己患了躯体疾病,不停的反复检查,医生耐心解释仍难以释疑。

疑病症定义: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担心或相信自己患有某种严重的身体疾病。患者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或身体的某一部分过度关注,其关注程度与自身的健康状况很不相称,经常诉述不适,并四处求医,但各种的客观检查的正常结果及医师的解释不能打消患者的疑虑。

疑病症病因

1、正常情况下,内脏活动是不会被个体清晰感知的。内脏活动向中枢传导的冲动并不进入到意识层面,他们在网状结构或边缘系统等整合机构中被滤掉了。只有在这些冲动相当明显时,如肠蠕动,膀胱充盈等内部刺激较强的时候,这些内脏的信息才能上传到意识领域中来,从而引起感觉,情绪和行为反应。神经系统的这一功能有很大的适应意义,它使人将注意力指向外界,不为体内的各种生理所纷扰,已达到与外界协调和平衡。疑病症患者可能因为上行激活系统的过滤功能失常而导致某些内脏信息不能进入意识,引起患者关注。因此,疑病症患者常体验到体内有牵拉、膨胀、流动、搅拌、隐痛等感觉。实验证明,给腹部施加同样的压力,当正常人只感觉腹部压迫时,疑病症患者已感觉腹痛难忍,表明其感觉阈值和耐受性均降低。

2、疑病症患者多具有某种人格特征,敏感、多疑、固执,对健康过度关心。有人认为它是强迫观念,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内脏的感觉过敏,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焦虑障碍。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发现此类患者有一定的人格特征,如经艾森克人格问卷测查,发现患者N分和E分较高。N分高的人较为神经质,对体内变化敏感,常认为自己有病;E分高表示性格外向,喜诉说,要找人表达自己的感觉。心理学家还发现,具有某些素质因素如偏执性、强迫性人格特征的人也易患疑病症。

疑病症发病率

国外资料显示,内科患者中约3%~13%为疑病症。最近一个调查结果显示在门诊患者中约有4%~6%的疑病症,两性患病率接近,虽然任何年龄均可患本病,但以20岁~30岁的年龄区间首发病例最多。我国1982年在12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疑病症的时点患病率为0.15‰,目前发病率应有所提高。

疑病症患者的症状表现:

患者对自身的身体状况过分关注,认为自己可能患了某种严重的躯体病症。主诉与症状可只限于某一部位、器官或系统,也可涉及全身。症状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患者对症状的感知极为具体,描述的病象鲜明、逼真,表现为定位清楚的病感。如肝脏肿胀的感觉、胃肠扭转的体验、脑部充血的感觉、咽喉异物堵塞感等。有的患者则体验到定位不清楚的病感,性质模糊,难以言表,只知道自己体虚有病,状态不佳。疼痛是本病最常见的症状,有一半以上的患者主诉疼痛,常见部位为头部、腰部和胸部,有时感觉全身疼痛。其次是躯体症状,有涉及许多不同器官,表现多样,如感到恶心、吞咽困难、反酸、胀气、心悸;有的患者则觉得有体臭或五官不正、身体畸形。虽查无实据,仍要四处求医、反复检查。

网络疑病症特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一感到不舒服,首先选择的是上网查资料对比,在各类健康网站上咨询、在百度百科里提问。有的甚至随便点击一个病名,将描述的症状和自已的感觉对比,发现几乎一样,便怀疑自己得了相同的病。研究发现,当有健康焦虑的人为了使自己放心在网上搜索健康相关信息后,会产生两种结果:焦虑程度增加或者降低。焦虑程度增加了的人如仍然选择继续搜索,这种情况则被称之为网络疑病症。研究发现约40%的人在线搜索健康信息后焦虑程度会增加,因为人们倾向于关注严重的、罕见的疾病信息,或者把普通的症状扩大化或进行消极的非合理的解释。它使人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网上,且使人遭受焦虑等负性情绪的困扰。

治疗对策

1、不要太敏感:杜绝经常自我注意、自我检查、自我暗示的不良生活习惯。因为人对机体内部的各种信息和各种刺激都有感知能力。感觉过分敏感,就会脱离现实,会把生理的感觉疑为疾病的过程,把轻微的小病体验为大病、重病。感觉要恰如其分才能准确评价机体的状态,无根据的担心疑虑,本身就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因素,是诱发多种身心疾病的导火线。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多想多做一些能让自己开心的事,不要总是往消极的方面想,发现身边的美好。

2、不要过分关注:只要不是器质性疾病,对自己身体上一切功能性症状和不适要抱着泰然处之的态度。转移注意力,培养兴趣爱好。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

3、接受诊治:对于偶然发现的确实存在的疾病,要积极诊治:对于个人不能克服的疑病症,必要时接受心理咨询。自我暗示法,暗示自己自己的身体是好的,检查结果是正确的,医生说的是对的,不要怀疑,不要犹豫。

地址:石家庄市东岗路89号

门诊:0311-87155488

预约:“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微信公众号预约挂号

乘车:市内乘坐6路/12路/33路/43路/73路到医大一院站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