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河北省心理卫生学会 官网!  
联系我们

河北省心理卫生学会

地址:  石家庄市东岗路89号

电话:  0311-87155488

路线:  市内乘坐6路/12路/33路/43路/73路到医大一院站下车

迟发性运动障碍是怎么回事
发布时间:2019-04-30 10:42

迟发性运动障碍亦称迟发性多动症,是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出现的以口唇、舌、颊、面部肌肉等不自主的刻板性运动障碍为特点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口服传统抗精神病药发生率为5%左右。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发生率随药物种类、剂量、服药时间和个体的不同而不同。以女性、高龄、既往有脑器质性病史者多见。起病隐匿,相当一部分患者是不可逆的,多在服用药物数年甚至更长时间之后发生,骤停药物或者停药后改换其他类药时易于诱发。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表现

本病以异常的舞蹈-手足不自主运动为特征,大多发生在服用抗精神病药1~2年以上起病,最短3~6个月也可出现,最长者13年。通常成年人的面部和口周最显著,儿童在肢体上更明显。①开始时只是口唇和舌部有不自主的运动,犹如舔食,也有的像在嚼东西,还有不自主连续刻板地吸吮、转舌、撅嘴、鼓腮、歪颌和转颈等。有时舌头不自主地突然伸出口外,称为捕蝇舌征,严重时可出现吐字不清、吞咽障碍。②躯干肌受累表现为震颤以外的各种不自主动作,如舞蹈样动作、划指样动作、投掷样动作等,少数表现为躯干扭转性运动及古怪姿势等。有的患者在脸上出现奇怪的快慢不定的扭动,称为“扮鬼脸”;有的表现手指“搓丸样”动作;有的走路呈“鸭子步”。偶有表现胃肠型,突然停药后出现胃部不适、恶心及呕吐。上述症状患者常不能察觉或也不会感到痛苦,睡眠时消失,紧张或随意运动时加重,停用抗精神病药时并无减轻。

本病重点在于预防,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迟发性运动障碍可试用可乐宁、氯硝西泮、丙戊酸钠、泰必利、心得安、维生素E、小剂量氟哌啶醇、碳酸锂、异丙嗪等药物治疗,也可配用行为矫正治疗。但疗效尚不确切。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应进行药物监测,运动障碍逐渐缓解消退仍需继续治疗,可换用锥体外系副作用小的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等、阿立哌唑、齐拉西酮等。

如何预防迟发性运动障碍

由于迟发性运动障碍是一种不可逆的锥体外系反应,所以预防甚为必要:

1)      避免不必要的长期大量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尤其是高龄、既往有脑器质性疾病史者,应以小剂量为原则。对需要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者宜选用选D2受体阻断较小的抗精神药物。避免长期应用高效价药物,如氟哌啶醇、氟奋乃静等。

2)      避免多种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使用,尽可能单一用药,以免产生多受体增敏现象。

3)      尽量避免合用抗胆碱药物,并使用最小的有效剂量。

4)      避免骤停长期应用的抗精神病药物,或快速转换不同类的抗精神病药物,要缓慢加减药量。特别注意的是加减药物一定在医生的指导下,不要擅自停药获减药,以免发生迟发性运动障碍。

精卫科  王岚

地址:石家庄市东岗路89号

门诊:0311-87155488

预约:“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微信公众号预约挂号

乘车:市内乘坐6路/12路/33路/43路/73路到医大一院站下车